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美食 > 正文

一道松鼠桂鱼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做好

类别:苏州美食 日期:2020-5-14 7:59:49 人气: 来源:

  作为老苏州城享誉厨界的“四根一家”中,唯一子承父业的“厨二代”,屈桂明有的是比别人更高的起点,也有难以想象的重压。店中的脏活累活,他必须跑在别人前面,事事都要比别人做得漂亮。

  在不断中,屈桂明36岁便成为苏帮菜老字号“得月楼”百年来最年轻的厨师长,并带领得月楼后厨团队,探索老字号与现代的融合。

  “四根一家”,是餐饮同行们送给七八十年代苏州厨界五位超一流大厨的名号,白案大师屈群根便是其中一“根”。而他,也正是如今苏州老字号“得月楼”最年轻厨师长屈桂明的父亲。

  从小,父亲工作的苏州另一家老字号——松鹤楼的后厨,就像是屈桂明的“玩具库”,年轻厨师们常用面团做些小玩意逗他玩儿。父亲为人热情,好结识朋友,常有厨师到家中喝酒、聊天,因此,厨房和厨房的那些事儿,也成了屈桂明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他自己似乎也挺喜欢和厨房有关的东西。因此初中毕业后,屈桂明选择成为厨师也便顺理成章。

  从小,屈桂明便天天看着父亲早出晚归,也看惯了后厨师傅们严厉,对于学厨的辛苦,他早有心理准备,也学得刻苦用心,但他没想到,这些“天然优势”竟成了自己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毕业后来到得月楼工作,屈桂明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就像老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是我不行。”屈桂明说,在中国社会的惯性思维中,作为厨界大师的儿子,哪怕做的只有一点点偏差,便会遭到非议“你不行”,甚至是“你父亲不行”。

  这也是很多后辈子承父业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年苏州城的“四根一家”,也仅有屈桂明选择成为“厨二代”。

  从厨后,为了自己,也为了父亲的名声,屈桂明事事都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当年的大灶都是烧煤,拉煤球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屈桂明永远都是第一个出现,把煤球拉回后厨,师傅们有什么需要,屈桂明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为了提升自己的厨艺,屈桂明下班后,常在后厨待到凌晨四五点,就为了观摩要去参赛的师傅们练菜。这道菜是怎么构思的,每一步是怎么做的,屈桂明全记在自己的小笔记本上,然后白天就按师傅的这些手法去尝试,去。

  松鼠鳜鱼,是苏帮菜中很技术的一道大菜,据屈桂明介绍,在以前,如果没有十年的,师傅不会让任何人碰这道菜的任何一个工序。

  为了练好这道菜,屈桂明光是练刀功就花了3年时间。当然,不是用鳜鱼来练,而是用工作中会接触到的任何鱼种。比如,如果要用鲈鱼做鱼丸、鱼泥,他便先用整鱼松鼠鳜鱼的刀法,之后再加工成鱼丸。

  凭借着这份努力、对自己的高要求和从小积累的对厨艺的认知,以及老字号厨师团队日渐年轻化的趋势,屈桂明在36岁便成为了得月楼的厨师长,成为这个老字号百年来最年轻的厨师长。

  2008年,刚升任为厨师长的屈桂明,带队参加央视一个基本功的比赛,作为极讲究刀功的苏帮菜大厨,屈桂明对于桂冠是志在必得,但比赛中,一位湖南师傅蒙眼脱骨的技术,让屈桂明不由得心下一惊,“一个做湘菜的师傅,居然能做这样的刀功处理,反之,以基本功见长的苏帮菜,却还没有人这么做过。”

  “我们是不是有点太过自信了。”这件事情,让屈桂明深深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自己有了点成绩,也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

  于是,作为厨师长的屈桂明开始再次训练自己的基本功,蒙眼整鸡出骨,三个月后,屈桂明便能在蒙眼的情况下,完整取出一只鸡的所有骨头,且骨不带肉,肉不连骨,注满水后无破不漏。

  在很多人看来,这时的屈桂明,早已不是那个跟着父亲到厨房玩耍的小屁孩了, 但屈桂明自己清楚,要想彻底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厨,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次,屈桂明出国参加一个文化交流活动,但到了当地才知道,因为有外国人就餐,所有菜品都必须按位上。而松鼠鳜鱼这道必上的菜品是按份上的,且由于鳜鱼比较大,不可能每位都上一条大鱼。于是,屈桂明便当场把准备好的鳜鱼,改好菊花刀,分成每份50g左右的位餐。

  这场活动结束后,屈桂明便想到,将中餐改成位餐,既和国际习惯接轨,也符合现代餐食,更自己对菜品的研究、把控,这不也是一种风格吗?

  一次,屈桂明在市场上看到新上市的塘鳢鱼,此鱼个头小,肉质鲜美,非常适合做位餐,于是他便想到,把松鼠鳜鱼做成松鼠塘鳢鱼。

  但塘鳢鱼约莫只有半个手掌长,要想在鱼身上改刀、再下锅炸制,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经过反复尝试,屈桂明才终于弄清楚,做松鼠塘鳢鱼该如何下刀,炸制的油温、时间与松鼠鳜鱼有何不同。

  而当屈桂明来到参加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这道菜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盛产海鱼,但好的鳜鱼却不多,如果用海鱼做松鼠鳜鱼,由于肉质不同,海鱼熟后肉容易散掉,那就不是松鼠鳜鱼了。

  屈桂明便将原本2cm左右的花刀,加长到3~4cm;5cm的斜刀改到7~8cm,以海鱼在炸制后肉不会散掉。并且根据人的口味,将松鼠鳜鱼的酸甜酱汁,由醋改成用各种水果打汁进行调配,不仅保持了酸甜口味,还有水果的清香。

  之后,屈桂明又逐一将得月楼的诸多传统名菜做了位餐尝试,这一系列的创新,也成为了得月楼百年来的“重大”,在2017年实现了菜品的全部位上。

  “其实创新比创造更难。”屈桂明说,“创造可以天马行空,做成什么样都是新的,都是对的,但旧事物的创新是有原型在的,任何改动都必须,只要有一点点和食客想象的不同,都会被放大,被人说是。”

  在位上菜成功之后,屈桂明又创新了水八仙、太湖三白等菜品,并且积极发掘古菜,结合苏州不时不食的特点,推出了“四季宴”。

  看上去,四季宴并不难,3个月才做一席,但要让四季宴每桌宴席、每道菜品都有特点,都遵从苏州特色、尊重时令,还要不重复,就很难了。

  就像鱼这种食材,如果春天做了松鼠塘鳢鱼,之后松鼠鱼这道菜便不能在四季宴中再出现。屈桂明结合当季气候、食材,在干燥的秋天,便推出千层鳜鱼,用鳜鱼片搭配火腿、香菇等蒸制;冬天较冷,则推出比较性热的红烧糟鱼。

  而近年来,中国餐饮风向骤变,“大餐饮”急转直下,各种新餐饮倾泻而来,很多老字号不堪重负。不是它们的菜不好吃了,而是现在的消费者的口味变了,要求的更多了。

  承担着得月楼菜品声誉的屈桂明,也有自己的纠结,“不是我们不知道要变,但一个老字号也不能一下子全变了,如果那样,就不是老字号了。”

  时代的滚滚而来,不变肯定不行,但一下子变得太大,那些老食客呢?那些冲着这口传统味道而来的消费者呢?

  其它苏菜馆子可以让食客说:好吃,不过不是我二十年前来吃到的味道了。但得月楼不能,屈桂明不能让人质疑得月楼这块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所以我们试着一点一点地去变,就像现在人们不喜欢甜度太高,如果以前的甜度是10分,我们就9.8、9.6这样慢慢地降,通过一段时间,最终达到现在大家喜欢的7或8的甜度。”屈桂明说,对于老字号而言,创新、跟上潮流更需要时间。

  “人们会去对比,有人喜欢老的东西,有人喜欢新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厨师去平衡其中的矛盾,做出最平均的口味。”像响油鳝糊,屈桂明就已经做到减芡减油,深受新老食客的喜爱。

  而上文提到的太湖三白,屈桂明也在原菜的基础上,做成春卷形式;水八仙也通过至少4种应季水生植物搭配,制成荷塘小炒,可以根据季节,更替新食材,以保持新老食客对其的新鲜感,同时通过摆盘创新,赋予老菜新的生命力。

  在屈桂明看来,无论从父亲的期许,还是自己作为土生土长苏州人、苏帮菜传人,苏帮菜都必须传统,去传承菜品背后的文化。

  但这不代表完全照搬以前的菜谱,在熟悉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也是可以创新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菜品的。

  正如屈桂明三十年来从未跳槽,“你的眼睛看多远都没关系,但脚要站稳、要扎根,就跟我们做菜,必须讲究有‘根’一样。”

  头昂尾巴翘,形似松鼠,外脆里嫩,浇汁吱吱响。此菜为苏州传统经典名菜,家喻户晓,口味以甜酸为主。

  4.炒锅中将水煮沸,加入少量盐,将鸡头米,茭白,茨菇,菱角,莲子,青豆,青椒,红椒入沸水中焯水,快速如冷水流水浸凉。

  选用苏州特色水生植物水八仙的部分原料,色彩对比强烈,食用其本味,口感爽脆,清淡;如上桌时使用干冰,将会增加现场的用餐气氛。

  此菜灵感来源于《桐桥倚棹录》中玲珑牡丹酢的创意,结合现代手法加以创新,其中荠菜打底可以结合季节与宴席档次的不同,变换出不同的原材料。香港吉野门涂料和油漆的区别http://www.chenyang.com。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