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人文历史 > 正文

葑门片区古城保护利用的思考和

类别:苏州人文历史 日期:2018-11-14 15:50:19 人气: 来源:

  随着2012年10月苏州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平江、沧浪和金阊三区合并设立全新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年3月,姑苏区实施全区机构暨区划调整,新设葑门等五个历史文化片区管理办公室,将古城保护的工作抓手延伸至基层。经过半年多来的融合探索,葑门片区各项古保工作有序开展,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形成片区历史文化保护格局。但是市区两级财政体制对古保资金的约束,古城区功能弱化,人口结构素质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并以切实可行的各项举措予以破局。

  葑门片区地处苏州古城东南角,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而划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的约为3.35平方公里。从地理分布来看,葑门片区的古城保护呈现“三横两纵一片”的格局,即片区主要历史文化古保古建单位集中于三横(、十梓街和十全街),两纵(人民和凤凰街)沿线和一片(庄片)区内。从河道流域来看,葑门片区范围内流经各类河道共计26条,位于片区范围的总长约13.13公里。从各类古保古建数量来看,片区继母十七岁内现有网师园、甲辰砖塔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云峰、东吴大学旧址等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孚里、章太炎故居等2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报国寺、丁宅等40处控制保护建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片区列入国家、省、市名录的主要有玉雕工艺,苏州碑刻技艺,苏州小吃制作技艺和祭孔仪式四项。自葑门片区设立以来,通过梳理辖区古建名录,推进定慧寺巷及周边综合项目,开展小觅渡河河道联合整治等有力举措打开了葑门片区古城保护的新局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和五个历史文化片区的建立和新一轮机构调整为古城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了的组织保障基础,片区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各种历史和客观原因,古城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是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截止2016年底,苏州城市人口数量1375万,其中流动人口数量6976442人,超过本地户籍人口并呈逐年上升态势。从片区来看,周边城中村和城区老旧住宅因租金低廉,地理优越成为外地人口租房的首选。而其中不少就选择租住类似顾廷龙故居,丁宅这样的片区控保建筑。外来人口居住密度高等突出问题都对古旧及控保建筑的保护工作带来进一步的困难。二是人口老龄化固化现象严重,在2010年双塔街道调取的人口抽查样本中,辖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总人口的39%,远高于周边城区水平。人口老龄化拉长了城区古旧建筑的整修周期,腾房迁屋的意愿大大降低,不利于古旧建筑的维护。三是居住人口层次下降,近年来周边城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人居就业,相比古城区内较为老旧的基础设施,外区吸引了越来越多教育程度高,就业收入高的人群逐步迁出,与之相对的则是相对层次较低的人口留在了古城区导致居住人口层次下降,由此带给古城保护工作推动诸如保护意识淡漠,不理解保护政策等困扰。

  苏州市区两级层面虽已出台《苏州市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保护规划,但在刚刚成立的片区层面仍然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片区如何对辖区近现代建筑和老旧古宅进行保护利用,如何对非物质文化挖掘传承,如何对片区古城保护范围划分、工作布局的分步推进给出统一的整体性的径意见等都亟需进行科学规划,编制提纲挈领的行动指南。

  葑门片区坐拥子城独特区位优势,各类文化商旅资源云集,文化企业数目众多,截止2017年11月底葑门片区计有文化企业(出税)1261家,但合计税收(公共预算收入口径)仅有6737.1万元,仅占税源总盘的7.8%,随着外部城区近年来土地招商政策的持续发力和企业自身扩大发展的内在需求导致部分优质文化类企业面临外迁压力。文化要素无法优势集聚,古城产业分散不集中令产业空心化的态势愈加凸显。文旅融合的经济命脉无法打通是保持古城活力,推进古城保护面临的重要瓶颈之一。

  目前,片区的古城保护工作仍以古城保护项目申报和财政收入为主,形式单一,社会、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较低,渠道多元化的古城保护资金融资模式尚未建立,由于姑苏区与周边城区相比在财政分配体制方面的天然短板,以城区财政资金的有限性和“天女散花”般的资金使用方式面对成片成块的古城保护目标业已力不从心,需要创新工作模式,凝聚社会合力来做好古保这块“大蛋糕”。

  任何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健全的体制和合序的流程。自2012年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以来,市、区、片区街道的古城保护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但从片区成立运行实际情况来看,距离彻底理顺工作关系,建立简明高效的工作流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仍有相当差距。从片区古城保护工作角度出发,过于繁冗的古城保护项目审批流程和市区两级古保部门协调机制的缺失是目前加快推进古保工作的一大软肋。

  古城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硬件设施和软件内容的全方位系统性工程,片区古保工作应从基层实际着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笔者结合片区实际现从以下几点对葑门片区(双塔街道)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解题径和。

  做好顶层设计是古城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片区应聘请相关专家团队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修编片区古城保护规划。在编制古保规划时既要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又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重点就片区古保网格划分、古宅古建维保、历史文化传承和微旅游线开发等方面提出线方针并给出大致的工作推进时间表。在片区规划出台后应按照规划要求统筹推进古保工作,以更科学严谨的态度贯彻执行好片区古保规划并最终形成具有葑门片区特色古城保护体系。

  片区现有控保古宅23处,相当一部分如丁宅,吴宅等因为历史原因作为直管公房用于人居,局促的房屋甬道蜷居着十几甚至几十户居民,本就老旧的古宅更加不堪重负,安全隐患突出的同时非常不利于古宅的保护与利用。因此针对这类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古宅片区应积极分类排摸梳理,将具备相应条件的古宅中的居民参照顾廷龙故居模式置换搬迁出古城范围,避免古宅古建二次损坏现象的发生还起到调优人口结构的作用。此外片区还应向上争取,市级主管部门将古宅产权划拨至姑苏区及下属片区进行属地管理,给予片区一定自主权,探索对古宅资产进行盘活利用,如对部分腾空古宅引进对景观有一定要求的设计类文化企业,采用租金抵扣古宅维保费用的方式既解决了控保建筑维护问题又引入了可观税源,为古城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鉴于古城保护的要求,片区应在可行框架内对古城范围内的产业业态布局进行调整,对不利于古城保护、不利于古城经济转型升级、平均单位经济产出效益低的业态诸如小加工作坊、无证餐饮店、未注册企业办事处等进行严格控制,疏导其搬离古城范围。与此同步片区应利用古城浓厚的文化氛围,独一无二的古建古宅载体和良好的科教医疗资源着力引进无污染、税收多、易集聚的文旅高端产业,通过择商选资为古城导入优质设计类企业、总部型企业和科技创新类企业等,进一步打通古城经济命脉,为古城保护夯实经济基础。

  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单单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为凝聚社会合力,补齐资金短板,片区应向上以区国资为主体设立古城保护基金,将市级下拨古保经费与部分区级国有资本作为初始资本,在不影响主导权的前提下吸纳社会捐款、大众资本入股等形式广泛筹措资金,充实资金池,一方面资本运作古保基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以项目形式支持支撑下属片区古城保护工作,有效突破财政资金有限性这一瓶颈。

  古城保护离不开对片区古保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一是要梳理建立片区古保名录,对片区范围内的古建古宅、古桥古井、传统民俗和文化节日等进行普查归类,收集资料,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为下一步文化传承保护确定清晰的目标和保护对象。二是要以精品活动提升社会影响面,片区应加强以古城保护为主题的活动策划组织开展,通过举办如孔子文化节、葑门横街风俗节等具有葑门片区文化特色的节时节日活动提升片区居民古保意识,扩大古城保护社会影响覆盖面。三是要进一步挖掘片区微旅游线,依托已有的锦帆片线依据历史渊源、古宅古建布局等再发掘设计二至片区微旅游线,以探访古城区内小街巷为主要游览目的,加入文化体验项目,力求让参与的游客能够有最本地化的旅行体验,力争打造一个有文化底蕴、年轻化、可持续的旅游体验产品成为葑门片区古城保护传承的一张名片。(顾苏逸)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