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苏州旅游 > 正文

【读城】有趣的城市这么多苏州凭啥独一份

类别:苏州旅游 日期:2021-4-14 16:00:49 人气: 来源:

  “苏州是一颇名贵之大城。”13 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这样描述中国的苏州。在马可·波罗之前,苏州城已经在东方的土地上矗立了一千八百多年,是古代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依托苏南平原,太湖和长江水域,苏州偏隅东南一角,远离中国古代文明中心,却异军突起地创造了许多闪耀异常的文化奇迹。上古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延绵有序。自吴王阖闾建城起,两千五百年间,苏州始终引领潮流风尚,占据主流审美的尖,文人奉它为,民间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

  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变,苏州城的几无改变,如今的城市中心区,依然沿用着宋代的街道格局,一眼望过,古老的扁平式水乡景观从旧时走来,在古城外围,以东方之门为代表的现代化高楼勾勒出硬朗的城市天际线,这是现代中国,很难再找到的一种城市组合。曾经,苏州一度正中地端坐在东方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上,一举一动都能惹来竞相效仿。今天,苏州面貌新旧分离,宋风犹存,哪怕只是最简单的白描,依然自带一种动神的盛世弦音。

  行走苏州,如果不是有心去寻找《平江图》,一般游人很容易匆匆逛民附近的苏州文庙,昔日兴盛的科考传统给这里镀上了一层浓郁的文人士大夫底色,是苏州古城躯干的“龙头”所在。不过,苏州文庙真正瞩目的价值体现却是珍藏其中的四块宋代碑刻,最著名的《平江图》便是其一,透过这块碑图,我们可以一探苏州古城稳定两千年的规划密码。

  平江是苏州的旧名,“平江”之谓,“水势至此渐平,故曰平江”。南宋绍定二年(1229)时任平江知府李寿朋将当时流传的《平江图》刻于石碑上,这块高2.79 米、宽1.38 米的石碑地记录下苏州古城在南宋时期的风貌,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水道与街巷并行,形成了“水陆双棋盘”的基本格局。

  “水”是创造苏州和理解苏州的关键题眼。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吴地“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在古代,“水”并非意味着我们今日所见的膏腴沃土,在完成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之前,苏州是一片“润湿,又有江海之害”的荒蛮之地。

  地处太湖之畔的苏州,是太湖流域水流平缓密集之处,从伍子胥筑城起,即把理水作为城市发展的头号命题。公元前 514 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筑阖闾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古城,经千年发展成为耸峙华夏东南的雄州,苏州逆袭的关键奥义即在于长期的治水实践。

  早在伍子胥筑城之初,苏州的城市规划就深受周王朝营国制度的影响,以井田制方格网来规划城市内部的道系统。在水系纵横的太湖平原,吴人创造性地发挥了此地河网密集的优势,以天然水系来规划道,水网与网平行交错,形成了最原始的“水陆双棋盘”,构成苏州稳定两千年的城市基底。

  地处古城西南的盘门正是苏州惊人“稳定性”的。早在吴王阖闾营建都城时,盘门就是最古老的8 座陆上城门之一。在《平江图》上,“盘门”清晰地标注在今日盘门的所在——这座与苏州古城同龄,水陆两用的城门,2500 余年未曾更名,可见苏州以城墙与水系为基础构建起一个多么稳定的城市框架。

  至南宋时,《平江图》中所载明的河道长达82.2 千米,桥梁多达314 座,勾画出当时中国最密集的城市河网,水与陆高下有别、快慢分离,成为一套颇为行之有效的交通系统。隋大业元年至六年,江南大运河全线贯通,苏州成为江南运河的航运中心,跃身全国经济的重要一极。直至近代,海洋文明接替衰落的运河文明,苏州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开始移位上海,一场时代盛大的交接在东南沿海徐徐展开。

  在网络上搜索苏州相关字眼,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许多到过苏州的外地人士都会对苏州没有现代意义上高楼林立的市中心骤生疑问。如果从太空俯瞰苏州,的确很难找到哪里是它的绝对市中心,反倒是低矮平错、容颜老迈的苏州老城,在四面跃起的高楼拼围之下,如同一口硕大的平底锅,让苏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给人一种别无二例的独特美感。

  历来,在历史文化积存深厚的中国大地上,城市建设如何恰当处理好城市化与传统的关系,是施政者和城市规划人员的一题。在那个一切为建设让的年代里,苏州走出了一条不流俗套,也是堪称范本的径。

  在规划早期,苏州就介入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务求在经济发展和古城中获得平衡。1982 年 8 月召开的解放后第一次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苏州的城市建设要贯彻“古城、建设新区”的方针。自此,苏州开始了对古城内文物古迹进行重点的阶段。

  历时三十余年,苏州城市建设经营最终展现出双面绣般和而不同的生命力。城市格局采取了“一核四城”的模式,即城市中心为历史文化名城区,道不能拓宽,河道不能填平,最大限度维持古城的完整面相。在2003年出台的“限高”中,24米的北寺塔成为古城高度限定的标尺,城内建筑楼层参照于此不能超过7层,这一举措不但使苏州古城区延续了传统的城市肌理,历史风韵和地域特色,也成就了一座国内少数抬头能轻松看到天空的城市。

  在力保古城的基础上,苏州接着提出了“四角山水”的概念,城市边缘被北面的阳澄湖,西面的太湖,南面的石湖,东面的金鸡湖和独墅湖湿地“合围”,让市民无论住在城市的哪一个版块,都能与山水相拥,触吻自然。同时,这些水域也与苏州护城河和古城水巷连接互通,毗望京杭大运河和太湖,活泛了苏州城内几近凝滞的水脉,也为古城水乡铸添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对应四角山水,四角中心解答了苏州没有中心城区的疑问,指的是地理上环绕古城拔地兴起的四大新区,它们以古城为轴心,向四面铺开摊子,舒展筋骨,形成北面的平江新城+相城CBD,东面的园区湖西湖东CBD,南面的沧浪新城+吴中CBD,西面的高新区的狮山CBD的多中心格局。这一作法,摆脱了我国长期以来以古城为单一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很大程度地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充分发挥苏州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如果说,在传统概念上,苏州因为古城所在没有明确的市中心,那么从另一个角度看,苏州恰是一个四处都有市中心的新型城市。

  2018年,为庆祝40周年,、苏州电视总台联合推出了五集电视系列片《创新之城》,地向世界展示苏州工业园区24年的发展。从一片乡野地带的烂水地,到可能是国内整体规划最好的新型城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底色是一幕“逆天改命”的变形记。

  单听名字,苏州工业园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她的实质其实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的一座新城。1994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带着“新加坡经验”访问苏州,这次,他们相中了位于苏州市区东部的金鸡湖畔的一块低洼沼地,当地人戏谑“十年九涝,划船扬不了帆,走五分钟就要拐弯”。随即,在这片原本没有任何基础的“白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大潮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拉开大幕,有如当年苏州人与水争田的历史场景。

  按照新加坡的要求,中期合作开发70平方公里,在正式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之前,必须将设施一步到位建设好,并要求地下设施“百年不落后”。更让人诧异的是,新加坡提出,要让园区达到百年不遇洪涝的防淹能力。按此要求,要把整个70平方公里的园区填起70厘米高,当时填一方土的价格是64元,70平方公里就需30多亿元。

  事实最终验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效益,1998年,百年不遇的洪水让苏南一带几乎成为汪洋,而园区却是汪洋中的一片绿地。园区人这才开始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一步到位后,避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成本成倍增加和效益降低的恶性循环。

  虽然是九十年代的产物,苏州工业园区集中了当时新加坡和江苏的全力,建设经营贯穿“规划大于市长”的,避免了其它城市“拆迁-开发-拆迁”的波折命运。今天,拿着1994年的发展蓝图看园区现在的实际模样,许多细节触手可及。在园区内,规划同样独具匠心,温度流溢不仅九通一平,建筑景观也亮点频频,包括了大量的雕塑小品,金鸡湖周边李公堤、月光码头、东方之门、博览中心错落有致,仅凭人造就被评为5A景区,实属难得。

  正因为园区建设得好,外资也被这里的人力和土地资源吸引,纷纷涌进。 国家赋予苏州工业园区“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在园区可以享有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惠利,这也使得苏州的经济快速攀升,在95年到2010年的十多年里仅次于北上广深,被称作“苏老五”。

  从“一片白地”成长为“创新高地”,从蛙声阵阵的农田到中国新城市建设样板,苏州工业园区代言了一个速度奇迹,时过境迁,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长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科研教育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成为江苏、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对外窗口。

  城市的生命力是历史文化。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吴文化到私家园林,再到大运河苏州段,无不透露着城市独特地域文化的细节与传承。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苏州一直不遗余力稳抓古城的修复与,自 1995 年,严格控制街区道的界面与宽度、合理规划古城交通流线、周边建筑的高度与色彩,使体量与原有风格相匹配,突出古城的城市意象,有效地维持了苏州赓续两千年的文化氛围。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个性特色危机”成为当前中国城市面对的危机之一。苏州在完整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对照历史和自然生态,创新性地形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四角山水”的城市发展格局,被业界赞誉为苏州模式。这一创见有效避免了城市特色流失和风貌趋同的问题,为当代城市美学的勾勒布局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思考径。

  区别于“边规划、边建设”的中国式思,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借鉴了新加坡成熟的城市规划,将国际先进的城市规划设计引入园区,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共同勾勒了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的新城区框架。在此基础上,园区邀请中外专家联合编制出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布局了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形成了“规划大于市长”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超前科学的规划和规划执行体系,为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文章马伊琾度假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郑重声明: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非官方,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

CopyRight 2010-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